一.地 震
地震发生前
合理安全放置家中物品,让门口、楼道保持畅通。
家庭应急箱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。
强化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,定期开展校内1分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。
做好居明楼、办公室等建筑物的疏散路线,设置醒目的应急避护场所指示牌,定期开展区域内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。
地震发生后
在平房或一楼,抱头迅速向室外跑,来不及跑到室外时可躲在桌下、床下及坚固家具旁。
在街上,抱头迅速跑到空旷地蹲下,避开高楼、立交桥、高压线。
在楼房,暂避到厨房、卫生间等跨度小的空间,承重墙跟、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处,勿使用电梯。
在人多的公共场所,避开玻璃门和悬挂物,抱头蹲下,震动停止后,有秩序的撤离。
在郊外,避开山脚、陡崖,防止滚石、滑坡、山崩等造成伤害。
驾车行驶时,迅速避开立交桥、陡崖、电线杆等。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。
一旦震动停止,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,已经撤离的人员不要急于回屋,以防余震或随之而来的主震。
如果身处海边,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,避免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袭击。
二、台 风
行人
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,不要打伞。
避开高大树木、棚子、架子,架空电线,高层施工现场、塔吊或工地围墙,广告牌,危旧建筑物等。
不要在高墙、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,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。
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线杆等输电设施,要远远绕行,以免触电。
加固门窗及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,如花盆、护栏、遮雨棚、晾衣杆、室外天线等。
注意道路积水,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,以免落入水中。
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,可就近到商店、饭店等公共场所避难。
检查煤气及电路,留心火源。
沿海地区居民注意潮位异常增高,及时远离海岸。
航海船只
注意收听临近地区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和警报,及时了解海风、海浪的情况。
保持和陆地指挥系统的联络,及时避开台风的突袭。
尚未出港的船只,推迟出航时间,待台风过后再出航;在海面航行的船只要根据台风移动方向和范围,适情改变航线绕道而行,或抢在台风来到之前迅速穿过
三、暴 雨
平房居民预防内涝,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;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,立即切断电源。 在积水中行走时,接近建筑物,防止跌入地井、地坑等;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较深时,尽量绕行。
在郊外旅行时,注意防范山洪。上游来水突然混浊、水位上涨突然变快时,必须特别注意。
四、洪 灾
突然遭遇洪水袭击,要沉着冷静、快速转移。转移时先人后财物,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。
当洪水迅猛,来不及撤离时,迅速向屋顶、大树、高墙等高处转移,设法发出求救信号,可利用船只、木板、木床等漂浮物转移。
不了解水情,不要冒险涉水,尤其是急流,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。
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、电线低垂或断折时,迅速远避,以免触电。
在山区,如果连降大雨,尽量避免过河,以免被山洪冲走。
五、城 市 内 涝
在底下车库、地下商场、地铁通道等设施的入口处放置挡水板或沙包。
易涝点的人员、车辆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。
组织防涝抢险队,对易涝点进行巡查,对积水严重的区域进行紧急抽排水。
在内涝点内的地井、地坑等危险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,保护过往公众的安全。
车辆驾驶人员遇到较深的积水,应尽量绕行;如果积水不深,可挂低速档通过、中途不能熄火,并要听从交警的统一指挥。
六、泥 石 流
前3天及当天的降雨量累计达到100mm左右时,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立即撤离。暴雨过后,泥石流仍可能会发生,等待确认安全后才可撤回。
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、夹有树枝等,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,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,有轻微震动感等,要意识到泥石流即将发生,立即采取逃生措施。
迅速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;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坡下;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;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。
在山地户外游玩时,选择平整的高地做营地,避开河(沟)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,沟道处或沟内平处。遇到强降雨或暴雨时,警惕泥石流发生。
七、高温(日最高气温达到35°C以上)
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外出要打伞,戴遮阳帽、涂抹防晒霜,避免强光灼伤皮肤。
户外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。
注意作息时间,保证睡眠,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。如清凉油、十滴水、救心丹等。
大汗淋漓,切忌用冷水洗澡,应先擦干汗水,稍为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。
老人,体弱者,高血压、心肺疾病患者减少活动,如有胸闷、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饮食宜清淡,多喝水和防暑饮品。
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,温度不宜太低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